一、可憐的“多情郎”?
看到“多情”一詞,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在此時此刻所謂的多情並非“多情種”的意思,而是指會投入更多的關注。其實,“牽腸掛肚”這個成語所描繪出來的感覺正是對這種“多情”的精准詮釋。
最原始的多情其實就是父母對於子女的關心和照顧,這種多情體現在時時刻刻、點點滴滴當中,也正是這種父母對於子女的多情才能保證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而當我們處在這種狀態的時候,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照顧型父母”這種內在能量在起作用。
之所以在聊“多情郎”的時候又扯到了父母,就是因為現實當中不乏這樣的一些“好男人”--當他們遇到自己愛慕的女神的時候,就會習慣性的希望並且努力用無微不至的照顧來獲取對方的芳心。換句話說,就是一旦遇到讓自己心動的人就只懂得用“照顧型父母”這種能量來主導自己了。當這種能量主導的時候,除了標題當中頗有歧義的“多情郎”能夠描述,公認的對於處在這種狀態的男人的另一稱呼就是“賤骨頭”了。
此時此刻,多情郎對於心中的女神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狀態。為了瞭解對方,能夠整宿的不睡覺去看她從開始玩QQ到現在為止空間裡面所有的簽名、照片和日誌……為了來上一次溝通,不出五分鐘就要刷新一下她的朋友圈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點贊、評論,甚至專門發條消息詢問一下的最新發佈……為了給予對方關懷,總是盼望著晴天突降暴雨、夜半雷聲大作,然後趕緊點到為止的發個消息用以表示內心莫大的擔憂和關注……
如果按照倫理和道理來講,這樣一個愛情故事必然要以喜劇收場,也就是這位多情郎最終靠著自己至死不渝的堅持和無微不至的照顧贏得了女神的芳心,彼此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步入婚姻的殿堂,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祝福,然後白頭偕老、恩恩愛愛相守一生……
真正在現實當中又是如何呢?相信大家內心當中早有千萬隻“草泥馬”在奔騰了!要是想到了什麼答案的話還是先按捺一會,接著往下看看“無情女”是什麼狀態吧。
二、無辜的“無情女”?
在這裡先要強調一下,我們借用了“多情郎”和“無情女”這兩個名詞,只不過是因為要用一下“賤男追女神”的過程作為分析的例子,對於所分享的道理是“反之亦然”,絕沒有對於性別的歧視。
言歸正傳,究竟什麼是本文當中所提到的“無情女”呢?其實從交互分析的角度來講就是一個“自由型兒童”的內在能量值比較高的女孩。這種女孩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浪漫、追求新意,喜歡有人陪著自己一起瘋,並且最討厭的就是被約束或者嘮叨。
為什麼這樣的女孩要稱作“無情女”呢?並不是因為這個人不講情面,而是因為其不拘小節、隨心所欲的個性根本不會去花時間揣摩人情世故裡面的複雜內涵,她們從來都是有一說一、口直心快,不會去通過察言觀色來揣摩對方的潛臺詞,因此跟自己溝通的人也要直爽一些才能對脾氣……大家試想一下,當這樣一個女孩被一個前面所講的那種“多情郎”盯上的時候會是什麼情況呢?
假如你就是這樣一個女孩……當你一覺醒來之後發現自從手機上裝了微信之後的每一條朋友圈狀態都被同一個人點了贊並且做了回復……當你在冬至這天穿著迷你裙和閨蜜們一起吃著哈根達斯八卦到高潮的時候收到某個人“你冷不冷?”、“記得加衣服!”、“看你朋友圈還在外面玩,早點回家吧。”之類的短信……當傻子都明白他是什麼意思卻還裝得跟百度一樣不敢對自己多說一個“敏感詞”的時候……
如果我是這個女孩,我不但不會被這個男孩的“堅貞不渝”和“欲說還羞”所感動,而是有一個最直接的判斷:“這個傢伙是不是腦子進水了?!要是喜歡我就TMD直說,裝什麼大尾巴鷹!……老娘冷不冷管你鳥事!我老媽都不管我,你憑什麼指手畫腳?……”
作為這個女孩,或許在幾十年之後,我在回憶即將結束的一生的時候突然想起來生命當中曾經有那樣一個對自己情深意切、無微不至的男孩被我從微信裡面拉黑了……而在此時,確實不能接受這種在其他人眼中或許是“好男人”、“癡情漢”、“好老公”的做法。無所謂好與壞,就是不能接受,哪怕在某些人眼中自己是如此的“不知好歹”、“不近人情”!
三、十賭九輸的無奈
當我們對於“多情郎”和“無情女”有了更深的認識,或許你還會好奇為什麼這種父母一樣的關懷和體貼無法打動女孩的芳心,反而會惹得對方特別厭煩?難道“家一般的溫暖”挽留不住“一顆躁動的心”嗎?
其實來自父母的照顧和來自異性的照顧有一個本質的區別,那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先天的、穩固的親密關係,這種親密關係可以在一定範圍內(不能溺愛)因為“照顧-被照顧”這樣一個過程而得以強化,變得更加牢固,但絕非因為“照顧”才產生了關係。
同樣,對於兩性(或者同性)來講,如果彼此已經建立了親密關係,那麼通過關心和照顧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太過火或者只是單向)增加愛情的穩定性。但是,如果彼此本身沒有這樣一個關係為前提,那麼當一方試圖通過這種關心和照顧來邀請對方同自己建立這樣的關係,除非學過心理學或者有其他知己知彼的方法,就只能靠撞大運了。如果所追求的對方恰恰是前面所講的“自由型兒童”超高的“無情女”,那麼“賤男”的帽子指定是帶上之後就摘不掉了,並且所做的努力往往只能換來一個“備胎”的光榮職責。
事實上,無論是“多情”還是“無情”,都只是一種個性和習慣的外在體現,原本沒有好與壞、對與錯的區別,只不過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被這些自己最為熟悉又最容易忽視的個性和習慣所左右,在追尋或等候愛情的時候都稀裡糊塗的把手中原本掌握的自主權交給了運氣,生生的把自己推上了“十賭九輸”的無奈窘境。
留言列表